六月底對中服務業貿易協定簽署公開後引起喧然大波,各方服務業產業代表因為未被事先諮詢,懷疑台灣參與協商代表的專業不足。無論行政院現在再怎麼以協商過 程必須祕密進行的慣例為由回應批評聲浪,截至條文議定前台灣方手上沒有完整的產業影響評估,是確定的事。其中文創產業以出版業的反彈聲浪最大,直指印刷業 看似對等開放,但中方以准印證特許國企經營的出版生態,與台灣廢止出版法後業者可自由進出市場的結構,進入障礙天差地別。按此,經濟部指協議片面有利台 灣,中方對台投資可增加就業的宣傳說法,不能釋疑。
類似的,在2010年第一次ECFA議定時中國取消台灣電影的進口配額,相對台灣則以10部(此次議定為15部)為限,看似有贏面,但實際上電影欲進入中 國市場需經重重行政審批,而台灣則相對開放。不計與貿易協定無關的合拍片,兩年來中國電影輸台用盡配額,為20部;但台灣電影輸中僅7部,合計賣出約6億 台幣的票房(按陸委會公佈資料),占中國市場總數0.41%。而中國電影在台灣僅管單部票房有限,但全部相加也占台灣總票房約0.33%(按文化部公佈資 料),而這尚未計入中資港片。事實上港陸片在兩年內佔有台票房7.4%,並且後續在臺灣的影碟租售店、電視付費頻道都還能有授權收入。
雖然說中國電影市場總體仍在高速成長階段,但是中國自身的電影產量已經明顯供過於求,儘管外片進口配額1年僅50部,仍有大量的自製電影無法擠入戲院放 映。除非經過深刻的結構調整,比如大片票房重分配或建立類型片院線作通路差異化,否則過剩的電影業產能有愈來愈大的壓力必須尋求境外市場消化。不比南韓至 今仍小心地保護本國影視產業,台灣一度作為好萊塢影視帝國在亞洲的第2大市場(僅次於日本),在2002年加入WTO後自廢進口片配額制度追認這個事實, 以至於本地電影產業蕭條沒落。而今官方當年所謂對中爭取到10片配額的差別待遇,僅兩年光景就必須放寬到15部,似是呼應中方有輸出影視產品壓力的現實。 若一併考慮產業鏈中次級/補充性質的戲劇類電視節目,則中方產品在台占取份額已不可謂小,本地獨資製作受到擠壓。並且這個壓力應該是愈來愈大。
目前看來,與中合拍合製成為這個趨勢下的一個出口,也是國民黨政權在影視部門設定的發展路線:以中國快速成長的市場為號召,鼓動資本、技術與人力向中看 齊。近年台灣影視產業規模(投資、銷售、就業人口、廠商家數)持續擴張,或許一部分受惠於此,但工資在ECFA於2011年生效後成長明顯趨緩,2012 年竟出現負成長(-0.63%)。由於影視產業的技術革新對勞動生產力的影響有限,近年數位攝影、後製與放映技術的導入很難說有壓抑工資的作用,則擴張部 門的工資負成長或許是產業結構調整訊號,高階高薪的技術人力外流為可能原因。
若然,臺灣對中貿易協定儘管表面上為電影業爭取到暫時的片面出口優惠,但產業發展卻有降級(downgrading)的危險,使原本境內完整的產業鏈拆 解,高端的創作開發與製作(在這個部門為線上工作者[above-the-line labour])重心移往中國。近年臺灣藝能界赴中人士絡繹於途,與這個趨勢互為表裡。事實上這個降級的問題已經在香港發生了,而香港的CEPA允諾的電 影出口條件還遜於臺灣。當中方開放電影後期製作可移地在臺灣進行(香港同樣走在臺灣之前享有這個待遇)形同讓我們的電影業重走過去20年前為迪士尼動畫低 薪代工的老路。 臺灣當年為先進工業國企業代工的發展模式,出自學習技術促使產業升級的戰略考量,如今電子業苦於低毛利而求產業轉型,期能擺脫代工宿命之時,2012年的 經濟部還以爭取為中國電影代工為喜,指能創造本地影人就業機會。我們不妨問,這是什麼性質的就業機會呢?
回到根本,文化產業的國際分工使得產品的特殊文化內涵也跟著四分五裂,這在歐盟的米迪亞計劃(MEDIA)支持的製作案可見前例,就算是好萊塢電影在歷來 製作外逃(production runaway)趨勢發生時,也頗受美國國內影人批評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國家在國際貿易協議談判過程中,文化相關部門經常以「文化免議」 (cultural exception)為由維持產品的進口障礙或差別待遇(本國產品享有補貼減稅等優惠)。加拿大臨近全世界影視產品最大的單一市場,儘管同文同種,但九〇 年代初與美國談雙邊FTA以及後來的區域貿易協定NAFTA時,都一直堅持影視部門不作為談判項目,並且持續大量補貼/獎勵本國製作案,以及片面保障本國 產品的映演通路,維持本國文化產業鏈的完整性,力圖避免在人力、技術、資金與市場上依附美國。同樣納入NAFTA的墨西哥相對開放,往後十年來承受好萊塢 產品壓境的苦果。
中國在加入WTO後,儘管沒有言明文化免議,但通過審批、外國投資上限、合股要求、結匯管制以及智財法等複雜手段,緊抓自身特殊的政治與文化主權,相對成 功的讓本國影視產業躍進地發展。臺灣政府對中並沒有相當的文化保護思維,祇一廂情願期待能進佔市場,滿足於對方形式上讓利的貿易協議條文而忽略實質樹立的 進入障礙,實在是相當危險的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